邯郸三害主犯被判无期,这是最好的反霸凌教育
邯郸三害的判决出来了。主犯张某某,因提议杀人并纠集他人参与,提前进行犯罪准备,直接实施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,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。剩余两个,李某被判有期徒刑十二年。马某某因未参与犯罪预谋,未实施具体加害行为,依法不予刑事处罚,只需要接受专门矫治教育。我认为这是一次最好的反校园霸凌的教育。多少次反对校园霸凌的宣传教育活动,都不如让施暴的未成年恶魔尝尝苦头要来的实在。建议这起事件的宣判结果,应该在各地中小学校园进行循环传播,把那些心怀恶意的种子掐死于苗头。未成年人保护法,并不是恶魔的保护伞。恶魔承担了应有的代价。很多人可能会纠结,为什么不判死刑呢。还是回归到刑法的程序上,对于未成年人来说,无期徒刑已经是最高级别的惩罚了。想想那个主犯张某某要一辈子在监狱里面度过,这也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情。对于校园霸凌来说,施暴者最大的误区就是容易抱有侥幸心理,觉得自己这么干会得不到惩罚。所以当他们在残害王子耀的时候,可以把他打的面目模糊,把他手机里的191块钱转走,还把人埋在距离主犯家门口几百米的位置。由于失去了对于法律的敬畏,这才纵容了像是张某某这样邪恶的人出现。而当受害者遇难之后,警察与村书记到这三人家里询问的时候,主犯张某某心理素质最为强硬。“若无其事、面不改色地去上学了。”张某某的家长还因为“不想让他们来问孩子,怕把孩子吓到”,成为一个凶手庇护者。我依然愿意相信,人的本性中是有善良的因素存在的。但是无论是性本善,还是性本恶,一种抽象意义的善恶,本质来说,都是游离在现代伦理尺度之外的,因此容易失控而扭曲。比如纯粹的善,牺牲自己的生命让骗子开心,这个是不是善良呢?这个其实是愚蠢的善,而蠢就是恶。恶的底线更是容易不断地被突破,从而让人失去了做人的理由。成长的意义,就是要学会很多事情是要承认代价的,无论是善的代价还是恶的代价。而我们目前在建立校园霸凌的预防和惩处机制上,边界还十分模糊。其实国外也有很多校园霸凌的情况。马斯克小时候就经常被校园霸凌。我看到国外的一些视频,有的小孩子被当地社区的其他孩子欺负的时候,就会有邻居,或者陌生人出来大声训斥那些欺负人的孩子,说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个很羞耻吗!这一类的由社群自发下的对于校园霸凌,或者青少年暴力的反制,是有效遏制校园霸凌的手段。而美国早在2015年3月,各州就全面通过了《反霸凌立法》,明确规定了学校在预防和应对霸凌事件中的责任。一旦发生霸凌事件,学校必须立即展开调查,并依法严惩推诿责任的行为。这些措施,目的都是在告诉那些潜在的施暴者,你的所作所为一定是会有代价的,只是什么时候来到而已。虽然正义也许会迟到,但绝不会缺席。但是王子耀没等到他的正义,这是一个家庭的痛苦,也是社会的遗憾。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